当前位置:

湘潭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助力“田秀才”成为“乡村名师”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龚文豫 编辑:刘放明 2025-08-16 17:12:06
时刻新闻
—分享—

50cb95dba6af635bb606bcd586a46a44.jpg

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8月16日湘潭讯(记者 凌雨晴 实习生 龚文豫)8月15日,湘潭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特色师”讲“特色课”风采展示大赛在华银生态园圆满落幕。大赛以“师展风采·绘乡村”为主题,吸引了50余名来自湘潭各县(市)区的“田秀才”“土专家”同台竞技,展现了“学用贯通”综合试点的丰硕成果。来自湘潭县花石镇的胡景获得风采大赛金奖。

“稻鸭套养模式不仅能够实现生态经济双重效益,还能联农带农实现增效,共享产业红利。”90后退伍军人、学用贯通学习实践者刘超分享了《稻鸭共生·头雁领航——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三阶段技术路线图、稻鸭共生系统设计技术、联农带农创新机制等创新,正是他在培训班上收获的硕果。像刘超这样的学员,正是湘潭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缩影。通过“理论+实践”“课堂+田间”的模式,学员们不仅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更学会了如何将知识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图片2.png

活动现场。

大赛的亮点在于“特色师”讲“特色课”。参赛课程涵盖智慧农业、生态养殖、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既有“接地气”的乡土经验,又有“前瞻性”的产业思维。例如,湘乡市富点茶油创始人谭明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一滴穿越千年的油”的品牌故事,以及如何将先进压榨工艺融入制油过程等内容,引发评委和学员的热烈讨论。

同时,酿酒大姐胡泽溪带来的《一瓶酒酿出共富路 探索胡大姐如何通过品牌打造与产业融合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白云土蜂蜜养殖二代传人彭兆讲述的《彭门出好蜜 瑞雪兆丰年——两代人守护的深山土蜂蜜》,同样赢得了现场评委与观众的热烈掌声。

图片3.png

活动现场。

“这些课程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致富经’。”大赛评委表示,选手们用农民的语言讲农民的事,解决了生产中的真问题,真正体现了“学用贯通”的精髓。赛后,优秀课程将被汇编成乡村振兴“生动课堂”资源库,获奖人员纳入乡村振兴师资库,供全市农民学习借鉴,实现“一人参赛、千人受益”的辐射效应。

为持续放大赛事效应,湘潭市还将建立“金牌乡村名师”激励机制,优胜者不仅获得荣誉表彰,还将优先承担培训任务、享受政策倾斜。首期优秀讲师更将受邀参与后续活动,通过“传帮带”形成本土师资培育闭环。湘潭市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让高素质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火种”。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单打独斗”到“共享共赢”,“学用贯通”的理念正推动更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正如参赛学员所言:“我们不仅要自己富,还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 随着大赛的落幕,湘潭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迈入新阶段。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支“带不走”的乡土人才队伍正在成长,他们用知识与行动,绘就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龚文豫

编辑:刘放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646942/50/152053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