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娄底联袂打造原创歌曲《清清涟水河》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凌雨晴 编辑:黄滔 2017-12-04 22:35:42
时刻新闻
—分享—

  

 

  《清清涟水河》歌词。

  红网时刻12月4日讯(湘潭分站记者 凌雨晴)“清清涟水河,你有着长江的品格,一路坎坷一路求索,只愿飘出一只自由的歌……”近日,娄底市、湘潭市两地联袂打造的原创歌曲《清清涟水河》在网上被广泛转发,广获社会各界的好评。

  涟水河系湘江支流,途经湘潭、娄底等地,是两地人民的母亲河。这次潭娄两地词曲作者联袂打造的《清清涟水河》,全曲采用F大调、四四拍,分两个乐段进行。第一乐段的曲调优美而抒情,婉转而流畅,抒发了清清涟水河历尽沧桑、志存高远的高尚情怀;第二乐段副歌部分的进入,引入了《浏阳河》《又唱浏阳河》中的经典曲调,表达了清清涟水河向这两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湖南民歌致敬的真挚情感。

  《清清涟水河》由娄底市委宣传部文艺科谭周易作词,湘潭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青年音乐家协会主席谭真作曲,中央军委政治部歌剧团青年歌手段雅丹演唱,由北京涟源商会会长陈建军出品。

  

铸就好歌曲的“巧思”与“俏头”

  ——原创歌曲《清清涟水河》蕞议

  近年来,在整个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音乐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纷纷拿起手中如橼之笔歌唱家乡、歌赞故土,掀起了一股“用最美的旋律讲述家乡故事、宣传家乡形象”的新浪潮,一大批承载着满满乡愁与浓浓乡音的音乐作品相继问世。其中,日前刷爆各大朋友圈的歌曲《清清涟水河》就是一个典范,引发众多湘籍游子的强烈共鸣与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

  歌曲《清清涟水河》由有“黄金搭档”之美称的实力派创作团队精心雕琢而成,即娄底市知名青年作家谭周易、湘潭市优秀青年作曲家谭真、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文工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段雅丹分别担纲作词、作曲、演唱,北京涟源商会出品。笔者有幸在第一时间像品味美滋滋的铁板牛烧一样赏罢这首歌,并将其与其他类似风格内容的歌曲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其之所以在听众审美趣味多元的当下能够成为“吸睛王”,至少在创作内核上蕴含着以下几个独特的“巧思”与“俏头”。

  涟水,系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于邵阳新邵县观音山,自西向东,流经娄底涟源市、娄星区、双峰县,经湘潭湘乡市至湘潭县河口流入湘江,奔向长江,境内全长85.85公里。而歌曲《清清涟水河》以“清清”两字为切入点,开口小且特别,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如同向导一般顺势而下,轻松地进入主歌,并以“二人称”——你的口吻展开抒写,抒写其“长江的品格”“一路求索”“逐浪而歌”,抒写其“黄河的气魄”“一路开拓”“追梦而歌”,从过去的“民族独立的巍峨”递升至现在的“民族复兴的壮阔”。可以说,字里行间透射的是璀璨的人文历史与崇高的精神境界,即植根于三湘沃土而名扬四海的湖湘精神,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以小见大”,遵循的是“掘井式思维”,富有一定的精神高度与艺术厚度、时代热度,并非一般描绘家乡秀美山水与风土人情的“风景式”歌曲,亦并非一般抒发“小我”之情的作品。

  “清清涟水河,你弯过九曲十八坡,迎来哪位少年逐浪而歌……”在运用“重复”结构中回到涟水河的本体描绘,同时以一个“迎”字的精准、及时引领,跳跃到歌唱的主人公——“逐浪而歌”的少年,再到“民族独立”的宏阔画面,自然显得格外生动、传神,新颖且亲切。尤其是“少年”这个特殊的时间刻度,作者抓得巧妙、精彩、独到,使得整个歌曲别开生面,与众不同,成了全篇的点睛之笔。这也体现了作者敏锐的笔触与非凡的眼光。加上第二段“迎来众多少年追梦而歌”,实现了从单数到复数、从某个代表人物到一个时代人、从历史到现实的升级、跨越,甚至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擘画,存在一定的前瞻性。整首歌词语言通俗、轻雅,风格清新,结构紧凑,善于为音乐留下足够的空间。

  音乐,乃歌词的翅膀。唯有精美的音乐与歌词缔结“秦晋之好”实现神融,才能铸就好歌曲,才有翱翔九霄的好歌声诞生。歌曲《清清涟水河》的音乐甫一开启,清脆的黏腻的滋滋水声,细小得如阳光洒落在沙滩上,瞬间变粗、变大,宛如河流源头的众多小溪吹响集结号一样缓缓地汇聚,由慢变快地流向远方,节奏明快,旋律顺畅,美如天籁。接着,音乐节拍速度逐渐加快,层次色彩不断丰富,还伴有“啊”的合唱,气势磅礴,整个前奏仿佛将涟水河从源头流经“九曲十八坡“汇入湘江、奔向长江、进入大海的过程浓缩成一幅绚丽的画卷,诗意盎然,引人入胜。可谓前奏“打响了第一枪”,赢得了取胜的“先机”。

  依照音乐结构顺序欣赏,主副歌的音乐主要凸显了两大特点:一方面曲作者因地制宜,采用湘江流域的核心音乐元素,继承传统基因,保存了浓郁的湘风楚韵,比如数次重复演唱的“衣呀衣子哟”,就像熟悉的乡音给人一种心灵回归的感觉。另一方面曲作者与时俱进,采用当代作曲“黑科技”即新颖的表现技巧,在继承传统优秀音调的基础上实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新发展,自觉与现代音乐语言构成对话关系,契合当下多元审美趣味与美学规范。因此,整首歌曲的音乐情感丰沛,形象鲜明,集时代性、艺术性、地方特色于一身。与此同时,歌曲编曲、配器与演唱的匠心独运,为完整表现歌曲思想主题与核心内涵构建了一个和谐统一的“命运共同体”。

  基于上述,一曲《清清涟水河》,足以表达包括词曲作者在内的同饮涟水河长大或生活在连水河畔的人民,对伟大母亲河那深沉的热爱与感激之情,必将为博大精深的涟水河流域的文化历史与人文精神传遍四方而”香飘万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赢得更多听众的青睐与价值认同。

  (作者:肖舞,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创作研究会秘书长,长沙市音协副主席。)

2017年12月2日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凌雨晴

编辑:黄滔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2017/12/04/44733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