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多年历程中,知识分子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莲城儿女意气风发,奋马扬鞭,在广大知识分子中也涌现出了诸多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导作用,让爱国奋斗成为时代风尚。目前,湘潭市委人才办与红网湘潭站等媒体联合推出【莲城先锋】栏目,为大家带来他们的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焦炬 通讯员 邓华丽 姚玲灵 湘潭报道
何曦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湘钢。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湘钢流体班的一名普通工人干到了流体专业首席高级工程师。
“凡是何曦验收的项目,我都不再复检。”何曦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连最为严谨的德国流体专家都忍不住点赞。
工作中的何曦。
“毛遂”脱颖而出
2010年,湘钢投资200多亿元的五米板工程投产。投产初期,轧机液压AGC厚度控制系统存在一系列缺陷:管道和轧机震动大、AGC运行速度慢,功效只能达到合同约定的三分之一,无法满足工艺的要求。
投资几百亿的设备漏油频繁,AGC油缸和伺服阀频繁损坏,不能连续生产。“那时,设备生产2个小时就必须停,处理漏点要花上3-5个小时。然后,设备运转一段时间后又要花几个小时处理漏点。每天这样循环处理很多次。”何曦回忆说,更要命的是,不仅设备制造商和设计方S-VAI没有办法,网上也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资料。
“我来试试!”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何曦毛遂自荐,勇挑重担。
通过反复检测数据,结合控制模型所积累的经验,何曦从系统回路和配管设计、控制模型、现场微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入手,利用定修时间解决了问题。产线不仅恢复了正常,还每年为厂里减少钢坯损失和待机能耗损失达2000多万元。
“2014年,管道重新改造时,经常出故障的这一段,是我自己盯着弄的。管道的焊接和固定前前后后用了5天时间,我就扎扎实实守了5天。结果,从复检到现在,5年内没有出过任何问题。”何曦说。
“死磕”技术难题
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何曦需要经常与外国专家交流设备方面的问题。但是,在流体专业的范畴,中国的技术及工作质量得不到外国专家的认可。
于是,何曦拿出国际标准,每一步骤按照标准、按照规程,甚至是按照最先进的理念做了出来。这一点,令与他一同工作的德国专家惊讶到哑口无言。
随后,这位德国专家一直默默地关注着何曦。大约一个月后,他终于表示,凡是何曦验收的项目,他都不再复检。
当一个接着一个的对外项目试验成功以后,何曦说:“我就是想证明一下,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
“这就像百米跨栏,只有不断跨越和赶超,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何曦认为,从工作角度出发,遇到难题是一个好事,也是自身的一次成长。他说:“如果能够把每件事情都做好,看上去是比别人工作付出得更多。但实际上,我们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时候,学到的东西自然也会更多。”
何曦与同事交流。
“头雁”领军团队
何曦善于打造团队。他经常召集各个厂的专业负责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解决现场技术和管理问题的经验,交流备件和材料管理的心得。
何曦对待徒弟,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专业技术,还经常与他们分享做人的道理以及带团队的经验。目前,他的10多名徒弟已成为了湘钢各个二级厂的技术骨干。
此外,何曦还喜欢把工作经验编成标准,写成课件传授给同事。他编写的《取样瓶》《清洗剂》等企业标准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而且改进和提升了现场的技术状况。
经过多年的磨合和积累,在何曦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能突破分厂界限和专业壁垒的液压润滑团队。这支团队在湘钢135MW发电、一棒材复产、3#高炉大修、板二线复产等大型技改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何曦在提高湘钢液压润滑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迅速、全面发展专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工作,促进湘钢各项专业技术经济指标赶超全国先进水平,降低消耗、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推动湘钢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焦炬 邓华丽 姚玲灵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