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湘潭市公安局集中开展“致敬公安先进工作者”系列宣传活动,让我们走近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张浩,男,1971年10月生,湖南湘潭人,1993年12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湘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岳塘大队一中队民警,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并被评为湘潭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人民满意公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10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年7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学习楷模,志向当存高远
1990年3月,张浩参军入伍,在广东省公安厅边防武警总队后勤部服役,成为了一名边防武警,完成了一个老百姓向合格军人的转变。1992年底,退伍回到湘潭, 1993年他考入到湘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完成了从军人到警察的转变。1996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群众到党员的转变。
第一天到交警支队工作时,大队领导安排张浩等新民警听老民警、老劳模王清明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王清明同志毫无保留地传授了如何站岗执勤、如何当好一名交警的体会。这些都让张浩深受鼓舞,他暗暗地下了决心,当交警就要当一名好交警,一定要像王清明同志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真正对得起头顶上那个闪亮的警徽。
忘我工作,树立良好形象
交警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也不是一个舒适的行当,可以说是一个苦差事,越是交通拥堵就越需要交警去疏导,越是气候恶劣,就越需要交警来指挥。
2008年冰灾时期,湘潭一大桥路面结冰,早上七点半钟,正值上班早高峰,桥上连续发生七、八起交通事故。接到出警命令后,张浩迅速带领四名民警,火速赶到一大桥,迎面吹来的江风像刀割一样冷冽,但看到一大桥上排起长长的车队,他们顾不上天气的寒冷,一边组织疏导交通,一边快速进行事故勘查。经过他们地努力,一大桥的交通全面恢复畅通,这时他们在桥上已经饿着肚子奋战了两个多小时,脸庞、耳朵被风吹得红扑扑的。
从警29年来,张浩一直战斗在交通管理的第一线,一直将马路当作自己的露天办公室,将纠正违法行为,处理调解交通事故,打击街头违法犯罪,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
正心笃志,常怀律己之心
交警部门是个执法部门,能否公正执法,能否经得住说情,能否抵制住诱惑,这对每个交警来说都是个考验,张浩常告诫自己,“闯不过金钱关,当不得好交警”。
2018年春节,正月初五,张浩值班巡逻时,在建设路口发现一辆大客车严重超员,他马上进行拦截。经查实,这台只准乘坐19人的中型客车,居然载了23名乘客。在办理查扣手续时,司机将张浩喊到一边说:“交警大哥,放兄弟一码。”边说边将200元钱往张浩裤兜里塞。张浩将钱推回去:“春节是万家团聚的日子,你把23位乘客的生命当儿戏!钱你拿走,明天到大队来接受处理。”大客车司机一看“软“的招数不行,马上变了一张脸:“要得!你给我记着,你也有妻儿老小,你小心点!”甩出狠话后,他见张浩义正辞严,丝毫没有动摇之心,他自觉理亏,依程序接受了处罚。
这样的事在张浩的执勤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他对自己约法三章:“请吃不去,送礼不受,后门不开”。为了抵制诱惑,他坚持不抽烟、不喝酒、不嚼槟榔,宁愿生活清贫点,也不给人以借口,不为“灰色”金钱所动。同事给他算了笔帐,这些年,他拒收现金礼物300余次,折合人民币5万余元。
心系群众,为民宣讲交规
二十几年来,张浩用辛勤的汗水,扎实的工作回报组织、回报社会。他深入学校、企业及单位,200多次宣传交通法规,结合交通事故案例,深入浅出讲解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加强了警民联系,铸造了警民友谊,得到了社会好评。
有次一名记者问他:“你为什么如此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他回答:“我热爱交警这种职业,是因为这个职业能给社会带来安定;我热爱交警这个岗位,是因为这个岗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浩说:“有人常说交警是管红绿灯的,红灯代表着警戒,绿灯代表畅通,同样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将永远开启不灭的红绿灯,红灯代表着自戒自律,绿灯代表为人民服务。”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湘潭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编辑:杨莉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