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集结完毕,准备执行核酸采集任务。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杨莉莎 湘潭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场上,有这样一群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防护面屏还不时被汗水、雾气遮盖,即使面对面也看不清他们的容颜,但人们却忘不了那一双双防护面屏后闪着光的眼睛。
他们的身影是防疫战线上人们最常见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帅气外号——“病毒猎手”,他们就是核酸采检人员。
核酸采集是病毒检测的“第一道关卡”。
核酸采集员:逆行的“猎毒者”
“第一次执行任务就是‘龙潭虎穴’,防护服很闷,N95很窒息,护目镜眼花缭乱,我以为自己会坚持不下来,但是在搭档老师的指导和小区居民的感激鼓舞下,我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这是核酸采集志愿者王娟在8月5日深夜11点完成高风险地区杨家湾公安小区核酸采集任务后发出的微信朋友圈。
王娟是湘潭市中心医院核酸采集志愿应急分队的一员。在疫情警报拉响的第一时间,湘潭市中心医院便在工作群内发布核酸采集志愿者招募令。“我报名,我参加……”“怎么才看到通知就抢完了?”消息一发出,群内便被同事们报名参加的消息不断刷屏。短短三小时,由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志愿应急分队集结完毕,迅速深入封控区和周边关联地进行核酸采集。
“爷爷你叫什么名字啊?”“住在哪一栋哪一单元也要写清楚哦。”不仅要做好样本采集,还要不停地和被采样人员交流,采样工作紧张而繁重,一个班下来,大家都喉咙嘶哑,讲话都费力。但即使这样,采集员依然耐心细致地解答居民疑惑,为每一位前来做核酸的居民仔细核对信息。
“虽然每次采集的过程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许多患者会感到不适,出现恶心干呕,存在飞沫喷溅的情况,感染风险很大。”每一次咽拭子采集,都是一次与病毒的面对面。为了保护自身安全,采样前的个人防护要严格按照三级防护标准执行,穿戴必须严丝合缝,不能出半点纰漏。
厚厚的防护“装备”限制了他们的动作,防护面屏让原本隔着口罩的呼吸变得更费力。即使采样工作在晚上,避开烈日的暴晒,但是在闷热天气和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的“加持”下,不少医护人员都中了“招”。
“看到有些姐妹因封闭在防护服里而出现中暑,真的很心疼。”护理部主任护师王波兰多次组织带队深入一线采集核酸,看到这些情况,十分心酸。
目前,市中心医院核酸采集志愿应急分队已6次深入杨家湾公安小区、百姓家园等封控区和周边关联地,完成10000余份核酸样本采集。
而在湘潭的疫情防控战线上,还有更多的核酸采集员奋战着。
对病毒进行精准“猎捕”,是核酸检验技师的日常工作。
核酸检验技师:离病毒最近的“隐形猎手”
“文姐,文姐,这里有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早上八点,穿着厚厚防护装备的文菊,刚走进实验室,就被新抽调到实验室的同事喊住咨询问题。
文菊是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主管检验师,是一名从事检验工作9年的“老猎人”。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标本的核酸提取是最危险的环节。每次进入“红区”,文菊都会在心里默念每个步骤。全副武装的她,此时正端坐在生物安全柜前提取核酸。样本加样、核酸提取、核酸扩增……一道道看似轻巧的程序,文菊每天都要重复上万次。几个小时下来,她的护目镜上雾气蒙蒙,身上的衣服也早已湿透。虽然厚厚的防护装备限制了操作灵敏度和氧气吸取量,但她的思维灵敏度从未被隔离服限制。
“这份工作交到我们手上,意味着我们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文菊说,核酸检测是一个“孤军奋战”的征程,唯有眼到、口到、手到,才能万无一失。所以,她总是叮嘱新同事,要细致再细致,宁愿慢一些,也不要出错。
“一个班,取出标本、检查破损、编号、扫描录入电脑等操作,我要重复近2000次。”骨科护士罗朵是此次被抽调到实验室工作的人员之一。作为去年驰援湖北黄冈的抗疫“老兵”,罗朵积极为检测技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标本完好无损,每一项信息都准确无误。
“现在检测量大,每天都在加班,感到疲惫。但是,一想到我能帮同事们减少工作量,尽快完成标本检测,我又干劲十足了!”罗朵说。
这段时间每天三班倒,24小时连轴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的12个人为了应对成倍增长的核酸检测任务,常常是以实验室为家,昼夜奋战。他们有的人一天中最长坚守了20个小时,连轴转的工作模式已是常态。
在过去两周里,文菊和她的同事们昼夜奋战,已完成7万余份的核酸样本的检测……
当好战“疫”前哨。这群整日穿着厚重防护服站在防疫最前沿的医护人员,携手将防控大网越织越密,越收越紧。正是有他们的坚持与努力,在这场与时间竞速、同病毒赛跑的较量中,人们才能迅速掌握疫情动向,防控才能更准确地开展。
据湘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统计,7月29日至8月9日,湘潭市已完成核酸检测超50.9万份。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杨莉莎
编辑:黄滔-湘潭站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