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光
“正步走!”随着指挥员清脆洪亮的口令声,一列列身着迷彩服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在训练场上用汗水沉淀着心中追逐的梦想——我是中国军人!杨倩,湘潭大学商学院三年级学生,今年20岁,虽然汗水渗满了发梢、浸湿了领夹,但仍无法掩盖飒爽英姿的女兵范。谁能想象眼前这位英姿挺拔的女兵,曾是汶川地震中被废墟压埋5个多小时后被救援官兵成功营救的一名幸运儿。
2008年,6岁的杨倩还是一名一年级学生,地震发生时,轰然倒塌的教室将杨倩和同学紧紧地压埋在废墟之下,掉落的预制板将杨倩的右手臂死死压在桌上,完全不能动弹,在她身后还有另一名同学被困,两人拼命呼救无果之后,杨倩冷静下来,一边不停地为自己打气,一遍不停地安慰同样被压埋在废墟下哭泣的同学,“别怕,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被巨大预制板压埋在废墟中的小杨倩在害怕、痛疼、黑暗中不知道过了多久,她听到了废墟上金属切割机的声音、听到了很多人说话的声音、很多爸爸妈妈撕心裂肺呼喊的声音、似乎听到了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在不停地鼓励自己要勇敢的声音……又过了不知多久时间,随着越来越清晰的脚步声,杨倩的头顶出现了一束光,一束迷彩绿扒开的生命之光。在众多救援官兵的竭力帮助下,重度受伤的杨倩被爸爸紧紧抱在怀里。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救治途中,杨倩爸爸告诉还活着的女儿,是这群穿着迷彩服的大哥哥救了自己,幼小的杨倩第一次感受到了这束“生命之光”是紧急救援的解放军给予她的。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杨倩,因手臂受伤严重,初步诊断要截肢,六岁的杨倩哭闹着不要截肢,没有手长大了就不能当解放军了!就这样,杨倩在医院治疗长达半年,医院还为地震受伤的伤员免费提供吃住。全国各地的浓浓爱心春风般地温暖着杨倩和所有受伤住院的病友。
追随光
恢复治疗期间,杨倩脑海里一直在回忆,在犬牙交错的废墟里把自己救出来的那个穿着迷彩服、带着头盔的解放军叔叔,他现在在哪?他叫什么名字?是那抹迷彩绿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六岁的杨倩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最优秀自己来报答他们。从小学到高中,杨倩成绩都是年级前茅,一直是班上的班干部,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还获得过市级“十佳少年”和四川省知识竞赛奖项。为了追寻红色足迹,杨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湘潭大学。从此杨倩就下定决心,要竭尽全力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好,好好学习,好好提升自己,储备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有更强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杨倩还曾为留守儿童送温暖,参与爱心家教和各类青年志愿活动,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去帮助别人。
成为光
地震给人带来的心理创伤是很难一下子消除的,对于杨倩来说同样如此。虽然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杨倩每每想到地震发生的那个瞬间,依然胆战心惊、后怕不已,每当这时,只要想到那抹迷彩绿,就像一束光,一种力量,给她无限勇气和力量,照亮她前进的方向。在大二时,一次偶然机会杨倩知道,原来女生也可以在大学里应征入伍,于是就萌生了想去部队想成为一名军人的想法。
今年春季征兵工作刚一开始,杨倩就立即报了名,在经过体检、政审、综合素质等多项考核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一名预定新兵。因为她想要成为那束光,成为那抹迷彩绿,带给别人光明和力量。军人身上很多品质是她所缺少的,也是自己想要锻炼的地方,也许去部队她做不到很优秀,但一定会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通讯员 吴磷锋 陈敏芝 田祥)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吴磷锋 陈敏芝 田祥
编辑:谢文礼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