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丨非遗“闹”新春 又见湘乡壶天“火龙灯”腾飞送福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杨莉莎 编辑:刘放明 2023-02-04 21:26:53
时刻新闻
—分享—

IMG_3458副本.jpg

“火龙”被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着,热闹非凡。

IMG_3762副本.jpg

壶天火龙的两只眼睛里,放置的是两个手电筒。到了夜里,手电筒光线射出去,整条龙便锐气十足了。

IMG_3826副本.jpg

孩子们举着牌灯、花灯等为火龙“开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莉莎 湘潭报道

2月2日晚,在湘乡市壶天镇,一条金灿灿的“火龙”腾空而出,闪耀夜空。

龙珠单挽,逗龙开路,律动的龙身随龙头起伏摆动,时而腾空飞跃,时而上下翻滚,活灵活现。不少观众还趁着龙头低头时,上前摸龙头讨个好彩头。长长的“火龙花灯”队伍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热闹欢腾,年味十足。

“往年的火龙灯会,做龙的、舞龙的、提灯的,敲锣打鼓的,一共有好几百人,比赶集还要热闹。”这次时隔三年再次启幕的火龙灯盛会,不仅是全镇人民翘首期盼的,也是傅伟华作为壶天火龙灯传承人参与的第一场盛会。

春潮涌动,火龙复出

农历正月十二下午,壶天村比平日更热闹一些,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准备迎接夜幕降临的盛会。

今年65岁的傅伟华,是此次火龙灯的主策划者之一。他早早地赶到现场,和工作人员一起将灯具悉数摆放整齐,然后将油纸捻子放入龙灯把子中,再用绳索将龙头、龙节、龙尾连接成一整体。

“壶天火龙灯融龙、灯、舞、火于一体,由龙珠、龙头、龙节、龙尾、龙被构成,要由十几个舞龙者共同配合完成。”傅伟华说,之所以叫火龙灯,是因为在火龙的珠、头、节、尾处插入了烛火。与别的舞龙不同的是,壶天火龙的两只眼睛里,放置的是两个手电筒。到了夜里,手电筒光线射出去,整条龙便锐气十足了。

当傅伟华和舞龙队队员紧张地为表演做准备之时,一阵热闹的锣鼓声响起,提醒大家火龙灯会即将登场。

火龙欢腾,迎春接福

当晚7点,锣鼓响起,鞭炮轰鸣,一条分为13节、长32米、插有40余支烛火的“火龙”在“起猖”仪式中“腾飞”。律动的龙身随龙头起伏摆动作出相应飞舞姿态,穿梭在耀人眼目的炭火流星之中,引来群众阵阵喝彩。

“龙灯节祈福拜年,很震撼。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了,这才是真正的年味。”特意带着小朋友从外地赶回来寻年味的李女士,看着眼前热闹欢腾的氛围,十分激动。

“耍”火龙灯的重头戏在“接龙”。“起猖”仪式过后,“火龙”伴着热闹喜庆的锣鼓声,在壶天街巷间游走,村民们纷纷跟随其后。火龙灯所到之处,挨家挨户便会敞开家门,以祭品及烟花礼炮迎接,“接龙”纳喜迎福,成为夜幕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耍’火龙灯的寓意,是一种祈福,祈祷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傅伟华说,壶天火龙灯始创于清朝中期。相传,有一条赤蛇修炼成火龙,危害百姓。当地人为免受火灾之苦,设坛启奏火龙,答应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杀猪宰羊祭祀,耍火龙灯叩谢龙恩。此后,城江铺果然火患消失,生意红火,人们无不欢欣,耍龙灯沿袭至今。

百年“火龙”,传承闪耀

“一个龙头有70余斤重,每个人一次只能举5分钟,需要有6个人轮流耍龙头才能完成一套完整的表演。”傅伟华说,壶天火龙灯是一种“口授心传”的民间艺术,表演技巧难度极大,一般人难以胜任。

为了让这项传承了150多年的民俗文化演出活动能得以流传,壶天镇成立了火龙灯协会,以老带新,让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得以继续延续,再展“风光”。

“这些年,从最初学习舞龙,到现在成为壶天火龙灯的传承人,不变的是初心,变的是责任。”傅伟华说,现在年纪大了,“耍”不太动了,但是希望能够培养更多地传承人,将火龙灯带出壶天。

今年22岁的傅文杰是壶天火龙灯队中年纪最小的成员,从小提着灯笼跟着火龙跑的他,长大后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为舞龙队伍中的一员。“我父亲舞龙灯已有30年,我也想像他一样,把火龙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傅文杰说。

春潮涌动,火龙复出。一条火龙承载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于国泰民安的祈祷,也是薪火相传的舞龙人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坚守。

“火龙起舞闹新春、庆新春,疫情消散,开启新的奋斗一年。”傅伟华说,这是大家新年的希望。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杨莉莎

编辑:刘放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646746/96/122874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