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察丨湖南拥抱“湘江”的新姿势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君 编辑:黄滔-湘潭站 2023-12-23 09:06:21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22日,湘江科学城7个项目在长沙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图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

本次共集中了七个重大项目,分别是湘江科学中心、湖南大学科创港、湖南钢铁集团技术研究院、长沙市一中(湘江校区)、湘江未来社区、双湖家园、蔡伦路项目。
总投资达227.9亿元,预计2026年基本完成建设。
其中,最受关注的湘江科学中心,承载着科学城核心展示功能,分为五大分区。
交易展示中心——致力于打造中部乃至全国闻名的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成果展示科学新地标。
科学交流中心——致力于打造湘江科学城面向国际的科技论坛、交流和会务的活动场所。
科技服务中心——致力于为湘江科学城提供人才服务、企业服务、政务服务及商业配套服务的场所。
湘江创新港——致力于以科技初创型、成长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湘江院士港——致力于以面向前沿领域进行重大攻关的院士先锋团队和主力团队为主要服务对象。
同时,湘江西岸,配套的湘江未来社区将打造科创人才聚合社区,满足从青年科创人才到高端科创人才的居住需求。长沙市一中(湘江校区)项目也将为研发人才解决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
在当今,科研人员究竟需要怎么样的科研环境?
观潮君咨询多位现役“科研同学”后,将其概括为:人力物力保障足,心无旁骛搞研究,闲暇时光身心悦
湘江科学城的建设,既充分考虑了科研平台的专业性和集中度,亦寄托着以人为本的诗与远方,还兼具美感。
把最好的地段留给科创机构,把最好的环境留给科创人员,把最好的服务留给科创企业”已成为长沙市发展决策中的共识。
美轮美奂的效果图,或许还不足以全面展现出科学城的壮美,我们只能从延伸想象中畅想落成时的美妙。
风和日暄时,当阳光倾洒而下,标志性建筑群层峦叠嶂、错落有致,开合有序、虚实相生,如山枕水、连洲为城……又如同挺拔高耸的白帆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满载着生命的张力,沿着北去的湘江,向海的方向,展开更为广阔的胸怀。

▲湘江科学城标志性建筑群效果图。
为什么?把握时代大势,立足发展所需。
让我们把时间线回溯到今年6月19日,在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沈晓明宣布:正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8月份,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滚动实施科技创新高地五大标志性工程,就包括建设湘江科学城、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这意味着,建设湘江科学城是两项标志性工程的强强联合、能量叠加。
新时代,城市发展面临着强烈的危机感,只有把城市最具优势的潜能挖掘出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勇立潮头。
实际上,中国众多城市,都已瞄准类似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目标,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武汉、合肥都在朝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力。

▲数据显示,湖南湘江新区以全省5‰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省超40%的创新平台。
长沙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湘江科学城为依托,培育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爆区”。
引爆,意味着集中、集成、集聚,具有极强的能量,呈现出澎湃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无论是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还是北京中关村,“科研新城”往往都不是散装的,而是高度集中。
此时此刻,长沙需要汇集更多的力量,也要找到最合适的引爆点。

▲长沙具备丰富的“研发基因”。
数据显示,湖南湘江新区目前拥有国家级平台63家、省级平台713家,占长沙近九成,以全省5‰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省超40%的创新平台。
很明显,这份重任落在了湖南湘江新区的肩头。
做什么?打造科研新城,呈现最美风景。
湘江科学城,是湖南下一个世界级作品。
这既是应对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和国内外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把握时代大势,立足发展所需的主动作为。
在不远的未来,当我们登高南望,湘江科学城沿南北展开,跨越长沙、湘潭两市,环绕长株潭中央公园,北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南融湘潭九华经开区,在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结合部,建起坚实堡垒。
它规划范围153.65平方公里,其中长沙市95.5平方公里,湘潭市58.15平方公里,拥有“一轴、两带、六组团、八片区”空间结构,构建“三带三心多廊道”的生态格局,一座全新的“科研新城”呼之欲出。

▲答好新时代之问,长沙再次拥抱湘江。
曾经,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之问。
今朝,长沙在作答“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再次拥抱湘江,展开无限可能。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君

编辑:黄滔-湘潭站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646756/67/133832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