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公益照相馆④ | 湘潭县铜梁村:70余载,他们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张正式照片

来源:红网 作者: 王嫣 张盟 李丹 陈杰 凌雨晴 编辑:高芹 2024-06-18 14:41:5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嫣 张盟 李丹 陈杰 凌雨晴 湘潭报道

“水面波光潋滟,远处青山含翠。”这里是位于湘潭县石鼓镇西南边界的小村庄。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记录和展现乡村老人的精神风貌,红网时刻新闻发起的“乡村公益照相馆”项目计划第四站,来到了衡阳、娄底与湘潭湘乡市的交界地——湘潭市湘潭县石鼓镇铜梁村。

5月29日上午11点,驱车抵达铜梁村支部,村支部的前坪里,早已聚集了不少等待拍摄的老人。

铜梁村党总支书记杨燎原介绍,拍摄前一天,通过村村响大喇叭、网格微信群等通知了村民后,许多老人当天早早地就来到了村部等待拍摄。

88_副本.jpg

位于衡阳、娄底与湘潭湘乡市的交界地的湘潭市湘潭县石鼓镇铜梁村。

1_副本.jpg

“乡村公益照相馆”第四站来到了湘潭市湘潭县石鼓镇铜梁村。

搭好背景板,架起相机,打上灯光,一个临时的乡村公益照相馆开张了。

铜梁村乡村公益照相馆迎来了的第一位拍摄对象,是推着助行器的老支书朱修林和他的老伴陈湘莲。

朱修林在老伴的搀扶下,推着助行器步履蹒跚地走向天安门城楼背景前,他胸前戴着的两枚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9_副本.jpg

铜梁村乡村公益照相馆迎来了的第一位拍摄对象,是老支书朱修林(左三)和他的老伴陈湘莲(右二)。

陈湘莲说,自己和老伴都是铜梁村人,老伴曾经在广西当了7年兵,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80年回到村里,当了9年村干部、6年村支书。铜梁村是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油纸伞的所在地,6年前起,自己和老伴也跟上了村里的潮流,带领儿媳妇一起做起了油纸伞加工。

陈湘莲将朱修林胸前的勋章慢慢翻过来,介绍道:“我老伴胸前的勋章一个是1979年广州军区颁发,奖励老伴参与自卫反击保卫边疆做出贡献;一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制三等功勋章。老伴与共和国同龄也是一种荣幸,今天来特意带来了勋章拍照,心情很激动。”

9999.jpg

老支书朱修林和她的老伴陈湘莲。

咔嚓,随着相机快门按下,朱修林和老伴陈湘莲的灿烂笑容定格在了这个初夏。

“阿姨,往前面来一点,做一个自己熟悉的动作。”

“好。”

77_副本.jpg

乡村教师朱晓兰在镜头前摆出了自己熟悉的舞蹈动作。

穿过人群,镜头前的朱晓兰身穿绿色旗袍,一头乌黑干练的短发,配上清爽精致的妆容,很难看出朱晓兰已有70岁了。

朱晓兰这天上午10点就到村部来了。“我以前没去过北京,今天能和天安门城楼合影很开心。”

朱晓兰以前是一名乡村教师,她喜欢唱歌、跳舞,是铜梁村军鼓队的领队,镜头前,她张开双手,笑容满面,摆出了自己熟悉的舞蹈动作。

拍照现场,老人们为朱晓兰优美的舞姿点赞,欢笑声、点赞声此起彼伏。

当天,我们按下了上千次快门,拍下了40多位老人的笑脸。在一整天的拍摄中,有三位老人的合照让我们印象深刻。

10_副本.jpg

曾经在广州军区同一个团一起当兵的战友赵学琦、朱修云和熊沛秋。

这三位老人是赵学琦、朱修云和熊沛秋。他们曾经是在广州军区同一个团一起当兵的战友,镜头前,他们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敬礼。

那一瞬间,时空仿佛交织在了一起,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早已满头华发,即使岁月流逝,他们跨越数十载光阴的战友情依旧历久弥新。

“现在年纪大了,我们很少出来走动,不常有机会聚在一起了。这次活动促使我们三个人,再次见了面,谢谢你们。”赵学琦言语中,透漏出了满满的感激之情。

下午4点,我们把公益照相馆搬到了铜梁湖不远处的屋场里。又是一年插秧季,稻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一只只白鹭蹁跹而过,牛儿在草地里悠闲地吃草。

受记者邀约,正在田间插秧的村民陈光聪戴着斗笠,穿着沾满泥土的套鞋,来到了拍摄屋场前,在劳作的状态下拍照,陈光聪说,这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6_副本.jpg

从田间来到拍摄现场拍照的村民陈光聪。

杨燎原介绍,目前铜梁村有3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0人左右。这些年,铜梁村以文旅产业为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充满特色的乡村振兴致富路。村里有铜梁湖、铜梁山、昌山风电公园、湘军古道等文旅资源。村里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万。与此同时,村里还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石鼓唢呐、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油纸伞,以及市级非遗保护项目木偶戏的所在地。

拍摄现场,有的村民撑起油纸伞、有的村民手提当地农特色产品腊肉拍照,还有的村民吹起了喜庆的唢呐,拉起了欢快的二胡……悠扬的旋律、爽朗的笑声响彻在铜梁湖畔。

772_副本.jpg

当天,拍下了40多位老人的笑脸。

一场夏雨过后,不远处的铜梁山变得更加清隽,清新的空气里夹杂着泥土的芬芳。站在屋场里,环看四周,村庄静谧宜人,只有清脆的鸟鸣和“哞哞”的牛叫声。

“大家开不开心?”

开心。”

“一二三,笑一下,再来一张……”

家人欢聚的时刻、贴耳私语的瞬间、战友重聚的欣喜刹那……镜头前,老人们摆出了自己最自在的姿势,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不少老人拿到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张正式照片。铜梁湖不远处的屋场里,洋溢着幸福、喜悦与温暖的氛围。


出品人:贺永祥

总策划:肖世锋

策划:周逸峰 杨抒怀

本期项目执行人:王嫣 张盟 李丹 陈杰 凌雨晴

相关报道:

乡村公益照相馆①丨汨罗武夷山村:结婚照都没拍 老两口第一次合上了影

乡村公益照相馆②丨安化竹田村:一群古稀老人的青春盛开

乡村公益照相馆③|株洲官塘村:心有归宿岁月安的老人们

来源:红网

作者: 王嫣 张盟 李丹 陈杰 凌雨晴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646840/52/140095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