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市中心医院的毫米级“心脏穿越战”——“伞”中穿越,直抵“颤”源

来源:湘潭市中心医院 作者:李琴 张译月 刘颖 编辑:楚湟 2025-07-29 18:01:26
时刻新闻
—分享—

您听说过“封堵伞”吗?

它是一种植入心脏的特殊装置,用来修补心脏天生的“漏洞”。许多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正是依靠它,恢复了正常生活。

然而,如果这些患者多年后又患上心房颤动(房颤),需要进行射频消融术时,这把曾“救命”的“伞”,却可能变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这不是设想,而是真实发生在湘潭市中心医院的一个案例。

穿“伞”之难:毫米级的精准挑战

59岁的赵女士,曾因先天性心脏病在心脏中植入“封堵伞”,成功修补房间隔缺损,术后多年平稳生活。

如今,她却因反复发作房颤,再次走进湘潭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这一次,昔日“救命伞”却成了治疗道路上的“拦路虎”——它正好挡住了心脏射频消融术进入左心房的关键通道。

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房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经股静脉通过导管,从右心房穿刺房间隔进入左心房,对引起心房颤动的区域进行“烧灼”,实现电隔离,从而恢复正常心律。

赵女士的房间隔早已被封堵器覆盖。这种封堵器由镍钛合金与高分子材料构成,质地较硬、厚度增加、表面光滑,如同一道“人造屏障”,完全封锁了常规路径。

要破解这个“困局”,医生只能从“伞”中或“伞”的边缘缝隙中另辟蹊径。

这是一项对手术团队要求极高挑战——需要依赖心腔内超声等高端设备辅助定位,操作中每一步都必须精准到毫米级,既要成功穿越“伞”,又不能引起并发症。

这不仅是一次手术,更像是一场毫米级的“心脏穿越战”。

4eafabc741ac4abe8003ae8be3fc3473.jpeg

科技 + 经验:成功打通“心”通道

面对这一挑战,湘潭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吴名星带领心血管内科三区主任王磊及心导管室团队迎难而上。

术前,专家团队进行详尽评估与手术方案设计;术中,在心腔内超声和X线影像引导下,医生精准定位封堵伞的位置和穿刺点,寻找那道毫米级缝隙,小心推进导管。

当导管成功穿过封堵伞并抵达肺静脉入口时,手术才刚刚进入“核心战场”。

由于封堵伞的存在,在心腔内操作导管的难度明显加大。医生需反复标测、确认消融靶点,既要精准有效“烧灼”病灶,又必须保障患者安全。

最终,这个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目前,赵女士的房颤症状显著改善,恢复良好。

这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为赵女士带来康复希望,也为那些曾接受房间隔封堵术、又罹患房颤的特殊患者,打开了一条全新的治疗路径。

医学在进步,挑战也在不断升级。现在,湘潭市中心医院正以精湛技术与多学科协作,为更多复杂心律失常患者,打通通往健康的“心”通道。

来源:湘潭市中心医院

作者:李琴 张译月 刘颖

编辑:楚湟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646941/63/1516419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