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影。
红网时刻新闻9月13日湘潭讯(记者 刘放明 通讯员 杨霞)徒步毅行、参观展馆、走访农户……9月13日,韶山灌区迎来湘钢一中46名师生。他们在这里开展“我的韶山行,水利韶灌行”社会实践活动,在行走中传承红色基因,感悟灌区精神。
边走边学。
韶山灌区是湖南省灌溉面积最大、功能最全、影响最广、文化底蕴最深、综合效益突出的最大引水灌溉工程。其灌溉面积涵盖湘潭、娄底、长沙3市7个县(市)区的100万亩农田。
韶山灌区于1965年7月动工,1966年6月建成通水,10万劳动大军仅用10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灌区主体工程,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其建设过程中所孕育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韶灌精神,是红色水利文化的生动体现。
在参观中了解韶灌历史。
当天,在工作人员和老师的带领下,湘钢一中部分高一新生从韶山灌区左干渠天鹅桥开始徒步,大家一边欣赏韶山灌区的秀丽风景,一边倾听工作人员讲述韶灌故事。
在韶山灌区陈列馆,同学们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对灌区建设背景、工程概况及文化内涵的介绍,通过图文资料、实物模型、视频影像等方式,全面了解灌区建设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
在聆听中感悟韶灌精神。
同学们还参观了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历史陈列馆,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理念和深厚的人民情怀;走进农户开展“口述历史”采访活动,与灌区建设者后代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讲述父辈的奋斗故事,感受红色精神的传承力量。
湘钢一中教师谭水英表示,活动在提升孩子们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希望他们能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来源:红网
作者:刘放明 杨霞
编辑:楚湟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