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唢呐“第五代传人”左天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楚湟 黄滔 海报设计 杨莉莎 湘潭报道
大年初十,春寒料峭。走进被誉为“湘潭小西藏”的石鼓镇铜梁村,丰饶的万亩水田、清澈见底的铜梁水库、连绵起伏的大山相互交融,构成一幅翠绿的山水田园画。
“青山唢呐田园课”开讲。
山岚如烟,在黛色峰峦间游弋。忽有一阵洪亮的唢呐声穿过云霄,惊起林间数点白鹭。循声望去,只见在青山绿水间,两位唢呐艺人正将唢呐朝天仰起,高亢的调子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欣赏。山水田园间,一场“青山唢呐田园课”在田间地头火热开讲。
青山唢呐现场教学。
“青山唢呐属于南派唢呐,演奏靠的是循环换气,一口气能吹一个多小时。”面对对青山唢呐有着浓厚兴趣的后辈们,青山唢呐“第五代传人”左天路与叔叔左都华一起倾力演奏了一曲《相思吟》,并将唢呐吹奏的基本要领向孩子传授。
“我们这里山美水美,但比这更美、最负盛名的,还是青山唢呐。”左天路放下唢呐说到,今年村上首次组织了铜梁村晚,他早早就从广西赶了回来,和老乡们一同编排节目,这个春节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铜梁村晚、春节联欢晚会、元宵佳节……这段时间以来,石鼓镇青山唢呐队业务可不少,不仅要参加各种文艺汇演,还得为红白喜事进行演奏,有时左天路一天要赶几个场子,有时连续个把月都不在家吃饭。
左天路与叔叔左都华演奏《相思吟》。
2008年,青山唢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唢呐的曲目分门别类,主要以丧乐牌子、路鼓牌子、宫堂牌子、丝弦牌子、散套牌子五类为主。其曲谱为工尺谱,有上、尺、工、凡、六、五、一七个音。演奏时,讲究气韵、心韵、指韵三韵合一。因此,青山唢呐听起来给人一种奇丽俊爽之感,令人心旷神怡。
青山唢呐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是一个永恒课题。早在十多年前,石鼓镇各学校便引入了青山唢呐等非遗课堂,开设唢呐班,村上不少小孩也能吹上一两曲。
在非遗传承的代代相传下,刘玺获全省“三湘蒲公英”大赛金奖,莫惠馨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左天路精通各种唢呐演奏手法和曲牌,20多名优秀青少年唢呐演奏员正茁壮成长……
几经风雨、留存于世的青山唢呐,正在新的春天中焕发生机。
来源:红网
作者:凌 雨 晴、楚 湟、杨 莉 莎、黄 滔
编辑:杨莉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