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市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28条措施》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摘录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李京 编辑:黄滔 2025-10-31 19:44:44
时刻新闻
—分享—

发布会.jpg

新闻会发布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10月31日湘潭讯(记者 凌雨晴 通讯员 李京)10月31日下午,《湘潭市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28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施行新闻发布会召开,详细介绍了《措施》的相关内容。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我们注意到,《湘潭市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28条措施》是在严格落实《湖南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若干举措》基础上出台的。请问,湘潭市这套“组合拳”最主要的创新点和着力点体现在哪里?接下来又将如何确保这些好政策落地见效?谢谢!

湘潭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涂婧:感谢您的提问。《湘潭市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28条措施》是对标国省要求、结合湘潭市实际,推出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我们的创新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第一,在服务体验上,突出全程闭环。系统构建了企业项目的全周期、立体化服务体系。依托“亲商管家”平台,优化市场主体诉求一体化响应服务。创新实施“一个闭环两个体系”工作机制,全面铺开“企业服务专员”工作,对重点企业项目开展全覆盖服务。

第二,在创新保障上,突出精准发力。结合湘潭实际,创新推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运用举措。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通过司法改革与惩罚性赔偿,强化侵权打击。突出科创领域、商业秘密和地方特色品牌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促进产学研融合,护航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三,在难题破解上,突出标本兼治。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检查频次多、账款拖欠等问题,拿出了硬招实招。比如,推行“扫码入企”全流程监督,严格限定年度检查次数。同时,明确拖欠账款化解路径,建立三年清零机制等,展现了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推动措施落地:

一是精细化管理,将28条措施分解为具体任务,细化实施路径,明确责任单位,同时落实审慎认定责任举措,让干部放开手脚、真抓实干。

二是常态化互动,持续开展“亲商汇”“轻骑兵”等品牌活动,送政策入企入园。

三是实效化评估,建立以企业满意度为核心的监测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真正惠及市场主体,让“湘潭服务、相当专业”成为每一位企业家的真切感受。

记者:近日,我们注意到湖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湘潭市在规范涉企执法服务上的工作成效。那么请问在《湘潭市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28条措施》出台后,将如何结合《措施》精神,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呢?谢谢!

湘潭市司法局局长钟晋:感谢您的提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和司法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要求,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进行纠治。在《措施》中,我们推出了四项具体措施:“扫码入企”全流程监督、减少涉企检查频率、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规范罚没行为,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推进“扫码入企”全流程监督。通过清单化管理明确权力边界,已梳理公示全市331家行政检查主体和252个行政执法事项目录。依托全省一体化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分析,严肃查纠“不扫码”问题,并从计划备案、检查赋码到企业评价全流程监督落实质效。截至10月28日,全市申请检查码5576个,完成扫码检查4724次,查摆问题线索207条,整改164条。下一步将推广平台行政处罚办案功能,实现检查到处罚全程线上留痕和闭环监管。

二是减少涉企检查频率。深化“综合查一次”,指导推进跨部门联合检查,防止重复和多头检查。逐步推行“守信少检”,提高非现场监管方式在检查计划中的比例。今年涉企检查总量预估下降超过30%,跨部门联合检查事项达74项,增加10.4%。下一步将重点监督无因检查和超出日常频次上限等问题。

三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并规范罚没行为。全省率先出台《涉企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办法》,在法律框架内降低执法对企业负面影响。严格查处逐利执法,监督罚没收入异常变化,全面适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免罚事项清单以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目前全市执法单位均已公示相关文件,今年以来,生态环境等7个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减免处罚适用率达28.1%,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

记者:为让招投标更透明、市场更公平,我省推出了“机器管招投标”系统。我们了解到,今年以来,湘潭市在积极推广应用“机器管招投标”,《措施》中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推广“机器管招投标”。请问目前该项工作进展情况怎么样,成效如何,下一步工作有什么打算?谢谢!

湘潭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刘瑞峰: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推广应用“机器管招投标”是湘潭市着力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机制改革的具体实践,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增强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市场环境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作为全省“机器管招投标”首批试点市州,湘潭市于今年1月率先完成系统部署,2月24日通过现场验收,3月初完成系统极限压力测试。目前,工业、能源、住建、交通、水利、环境、农田7大行业和施工、设计施工总承包、设计、监理、服务、货物6类工程项目实现全覆盖。截至10月28日,全市已有145个项目发布招标公告,其中101个项目完成开评标,从行政监管部门、各类市场主体等有关方面反响来看,“机器管招投标”体现了公平、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投资、堵塞了漏洞,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优化完善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功能,探索“人工智能+招投标”新模式,强化全生命周期履约监管,重点关注标后履约监管工作,加强经验总结与推广,持续深化“机器管招投标”改革实践。

记者:请问湘潭市是如何着眼全市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创新主体发展痛点,特别是在高价值专利培育、商标品牌建设等领域,从哪些方面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的?谢谢!

湘潭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周艳: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湘潭市聚焦产业所需,回应创新所盼,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链条赋能。

一是搭建了协调联动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网点实现各县市区、园区全覆盖,专业校企衔接服务平台已经升级,国家级服务平台完成提质增效,今年还获批建设国家级微创手术器械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全市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二是发布了清晰便捷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目录指南。发布湘潭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包含40项线上线下服务内容和形式。发布湘潭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办事指南,涉及30项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维权援助等内容。在湘潭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上均可查阅。

三是聚焦了贴合本土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重点领域。制定“专利检索+导航分析+预警提醒”服务方案,赋能全市5条重点产业链。通过“商标诊断+实地指导”的方式,分析区域品牌打造可行性,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创新主体个性化需求,建立专职服务清单,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当前,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湘潭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改革提出了多维度的迫切需求,湘潭市将持续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知识产权服务,突破协同服务机制、升级全链条服务能力、保障国际化与标准化服务,扩大产业链和企业覆盖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智”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李京

编辑:黄滔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646954/75/153970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