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做斜视手术,双眼功能还能恢复好吗?”这是李芳(化名)术后心中最大的疑问。作为一名长期外斜导致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术后大龄患者,她深知康复之路的挑战:年龄增长意味着视觉神经系统重塑的能力相对减弱,训练效果可能面临瓶颈。更现实的是,家住偏远地区的她,每次往返医院进行视觉训练都需要耗费数小时。
然而,对清晰视界和双眼协调功能的渴望,最终战胜了犹豫。李芳毅然克服地理距离带来的不便,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的频率,风雨无阻地返回医院,开始了系统性的视觉功能训练。
斜视矫正手术成功解决了眼球位置偏斜的问题,但双眼要像正常人一样协同工作——同时看、融合成像、产生立体感,还需要大脑进行“重新学习”。李芳术后的同视机检查结果结果显示,其双眼在术后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协同工作机制,尤其是左眼在远距离被抑制,融合能力不足,精细立体感缺失。
针对这些问题,湘潭爱尔仁和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科主任唐丹为她量身定制了以脱抑制训练(唤醒被抑制的左眼)、融像训练(扩大融合范围)、立体视训练(重建深度感知)为核心的综合视觉康复方案。
李芳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投入每一次训练。20次系统训练后,复查评估显示,李芳的远、近距离三级视功能(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基本恢复正常。这意味着她的双眼真正开始像一个高效协同的团队。能同时清晰视物,能将双眼看到的图像完美融合成一个,更能精确地感知物体的深度、层次和空间关系。
如今,曾经困扰李芳的重影、模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晰、稳定、充满深度的视觉体验。她可以轻松地完成穿针引线这类精细工作,更安全自信地上下楼梯,享受阅读的乐趣,甚至开始尝试观看3D电影等那些曾经因视觉障碍而被迫放弃或小心翼翼的生活细节,正重新变得生动而充满色彩。
唐丹表示,年龄并非视觉功能重建的绝对壁垒。即使对于46岁的大龄斜视术后患者,只要具备坚定的康复信念、良好的依从性,并严格遵循个体化、科学化的视觉训练方案,完全有可能突破生理限制,成功重建高质量的双眼视功能。
来源:红网
作者: 孙代蓉
编辑:杨莉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