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数字经济时代,商科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精准育人”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抓手。
经过6年探索,湖南工程学院商学院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出彩”为初心,创新打造“三阶四维”精准育人模式,培养了一批有家国情怀、懂数智技术、擅经营管理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为高校商科教育教育改革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方案。
价值引领铸“魂”
学院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全程,打造线上线下育人载体:超星平台“党史故事”网络课程,以鲜活视频传递思想力量;8个思政教育与志愿服务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一引领二协同三平台”组织育人模式尤为亮眼,以党建为引领,贯通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搭建网络、思政、志愿服务三大平台,搭配积分制管理、学生帮扶等举措,育人成效显著。学院学生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该模式入选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创新案例(全国仅42例)。同时,“班主任+辅导员+班导”协同队伍护航,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齐抓,“双导师制”贯穿培养,让遵纪守法、敬业奉献教育落地生根。学生学习动力普遍增强,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商科学生“经世济民”的理想信念愈发坚定。
数智转型强“技”
瞄准数字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院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停招3个传统专业,申办数字经济等2个新兴专业;引入10门数智类课程,自主开发15门新商科课程。依托工科背景,学院凸显“商工融合”特色,将5门工科课程设为商科限选课,组建5个跨学科教学团队、40余个竞赛团队。投入1500万元建成6个数智实验室,编写5部新形态教材,开发线上课程资源12000余个,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让优质资源触手可及,助力学生兼具商业逻辑与数智技术能力。
产教联动赋“能”
以“五链融通”机制推动政产学研融合,学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调研行业企业,广泛征询师生意见,120位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制订。目前,学院已与15个产业园、10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共享资源;“卓越大讲堂”“创业大讲堂”常态化,200余位企业家进校园,300余位高管指导竞赛创业,“专家进课堂”专业/学期全覆盖;举办160余期数字管理/电子商务/SIYB创业培训班,让学生在实训实践实战中提升应用型能力。
智能诊断助“力”
依托多平台数据,学院为学生建立专属档案,捕捉学习、生活、实践数据,绘制精准成长画像,标注职业“适配方向”。在此基础上,构建“目标设定—路径规划—评价反馈”全流程个性化培养机制,指导学生职业发展,推动育人从“批量生产”转向“精准滴灌”。有的学生深耕金融科技,有的入职智能制造企业,差异化培养让学生各展所长。
数字经济浪潮下,产业格局重塑,教育改革向精准化迈进。通过价值引领铸“魂”、数智转型强“技”、产教联动赋“能”、智能诊断助“力”,结合三阶段培养路径,湖南工程学院商学院通过构建覆盖人才培养全周期的新商科教育生态,为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湖工方案”。
如今,湖南工程学院商学院“三阶四维”模式成效显著,学生跨学科参与率、企业项目参与人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未来,湖南工程学院商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数字经济时代培育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每个学生在新商科教育沃土上绽放光彩。
来源:红网
作者:王染
编辑:杨莉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