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超”足球联赛战鼓擂响、城市热血渐燃之际,根据市文旅广体局部署,湘潭市艺术研究所毅然承担起为家乡谱写战歌的重任。这是一次艺术与体育的激情碰撞,也是一曲用音符凝聚城市精神、以创作彰显文化担当的铿锵征程。市艺研所以《热血湘潭》为媒,让歌声汇入呐喊,让旋律承载荣耀,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中,迸发出无限的热忱与力量。
面对这项意义非凡的任务,创作团队心怀荣耀,也直面现实:从八月中期接到任务到9月7日联赛开幕,湘潭队首战定于9月12日,创作周期极为紧凑。人员、经费有限,但艺术标准不能降——歌曲不仅要朗朗上口、易于传播,更需承载湘潭地域文化的厚度与足球运动的拼搏精神。
在时间、人力与资源的“三重压力”之下,市艺研所没有退缩,而是迅速响应、全员皆兵。成立专项攻坚小组,刘婷负责作曲,禹银花为主、周帅奇为辅联合作词,陈胥统筹后勤。全体充分发挥各自岗位优势,投身创作、编曲、录制与视频拍摄,深夜的灯光见证了大家为湘潭而战的初心。
“好的作品是改出来的。”《热血湘潭》的创作尤其如此。前几版歌词均被推翻。在听取多方意见后,创作人员迅速转变创作思路,将“湘江”“热血”“湘潭”等意象与红色基因、足球激情深度融合,仅四句主歌就修改十余稿,炼句锻字、合辙押韵,力求每一句词都散发湘潭人的热血与骄傲。
作曲上,以流行摇滚为基调,融入战鼓、唢呐等传统元素,强化节奏冲击力和现场感染力。前奏一起,便是湘江潮涌;副歌一出,必是万众同心。《热血湘潭》不止于“应援曲”,更成为一座城市的声音旗帜。
9月10日,在湘潭代表队出征仪式上,这首战歌与队旗、队徽交相辉映,为战队注入磅礴信心。随后通过电视、短视频等多维传播,成为球迷口中的“最强助威”,真正化身球队的“发声者”。
团队进一步推出的MV,融赛事精彩瞬间与湘潭人文风貌于一体,极大拓展了歌曲传播力与影响力。《热血湘潭》已不仅仅是湘超湘潭队的队歌,更是湘潭体育文化的一张新名片,是“湘超”赛事中嘹亮而独特的湘潭声音。
来源:湘潭文旅广体
编辑:凌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