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塘区湘钢一校教育集团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上课、听课、研讨教学……她总是抱着一摞作业本,步履匆匆、笑容温润,身边围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学生——她就是湘钢一校教育集团校长何娟。

何娟给孩子们上课。
在教育一线辛勤耕耘26载,何娟先后在湘潭高新区宝塔小学、火炬学校教育集团、湘钢一校教育集团任教,曾参与市级教材《培养和谐大爱的心灵》的编写,湘潭市十佳青年教师、湘潭市骨干教师、湘潭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岳塘区第四届教育米兰奖等荣誉称号见证着她的专业成长。从语文教师到集团校长,她始终坚守着三尺讲台,以“教书育人”为使命,做一名幸福的育花人。
“信任是最好的教育起点”
“教育,从相信开始。”这是何娟担任班主任18年来最深刻的感悟。在她看来,学生不是被管理的对象,而是共同建设班级和校园的主体。
2006年,何娟从湘潭高新区宝塔小学调入火炬学校。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她没有急于“立规矩”,而是用一个月时间,带领新生“玩转”班级管理制度。她将班级事务拆解为“图书管理员”“节能小卫士”“文明监督员”等十余个岗位,每个岗位由两名学生共同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渐渐地,学生们把职责变成了习惯,把自律内化为自觉。即便何娟不在,学生们也能自主策划、主持、总结每周的班队课,秩序井然。“何老师班上的孩子,真像小大人!”同年级的老师总是赞叹不已。
“我相信他们能行,他们就真的能行。”正是这份信任,让何娟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区两级“优秀班集体”。2017年,她执教的班级荣获“湖南省雷锋式中(小)队”称号。她本人也多次获评区级“优秀班主任”。
任火炬学校学生部主任、副校长后,何娟仍坚持以信任浇灌,为学生打造自然生长的沃土。她推动开展一系列特色教育活动,每年定期举行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积极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平台。任职期间,学校接连获评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湖南省文明校园、湘潭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少先队被评为“湘潭市优秀少先队集体”。
“课堂是师生生命的双向奔赴”
作为语文教师,何娟的课堂有一种特别的“气场”:不喧闹,却充满思维的碰撞;不刻意,却有着情感的共鸣。她追求的从不是热闹的课堂表演,而是学生真实的成长。
在执教《读绘本 写感受》一课时,她引导学生从画面细节中捕捉情绪变化,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表达,课堂自然而流畅。这堂课荣获湖南省习作教学竞赛特等奖;执教《五官争功》时,她巧妙设计了角色扮演与辩论环节,让学生在“争”中学会“思”,在全国读讲精练教学法年会上斩获特等奖;2018年,她执教的《拥抱》一课入选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
“语文不只是工具,更是通往世界的窗口。”何娟说。她坚持“情趣、发现、培植”三落实,即“用语文的情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借文字的视角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之美,以教学的智慧培植终身学习的信念”,形成了“大气、诗意、开放、灵动”的教学风格。在她的课堂上,既有朗读的韵律之美,也有思辨的理性之光。
这份坚持结出硕果:她所带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合格率常年保持100%,优秀率稳居年级前列;指导的学生作品在“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全国新课标(中小学)作文竞赛等竞赛中屡屡折桂,个人多次荣获全国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教研是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
“教研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教师成长的沃土。”何娟深知这一点。
在坚持教学和管理“双肩挑”的同时,她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深入钻研。多年来,她共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30余篇,个人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参与的《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研究》《基于人本发展的小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课题均获评省级优秀课题;多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项,其中《浅谈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获国家级一等奖。
在教研路上,何娟不仅是一位笃行的学者,更是薪火相传的引路人。
“何校长就像一个‘行走的资源库’。”同事这样评价她,无论谁有教学难题,她总能给出建设性建议;谁要参加比赛,她愿意陪练到深夜;谁在写论文,她会主动分享资料……
作为湘潭市骨干教师、湘潭市小语名师工作室成员、岳塘区学科带头人,她先后与8位青年教师结成师徒,指导他们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一花独放不是春。”何娟说,“我愿意做那块铺路石,让更多年轻教师走得更稳、更远。”
如今,身为湘钢一校教育集团校长的何娟,依然坚守着那份教育初心。26载春秋,她用信任唤醒自觉,用专业赢得尊重,用担当诠释责任。未来,她将继续做一名幸福的育花人,在她深爱着的教育园地里耕耘不辍,静待花开。
来源:红网
作者:鲁婷
编辑:凌雨晴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