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市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现场,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深度协商正在展开。围绕“改革创新,打造特色产业,培育‘共富新村’”这一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课题,政协委员、政府部门负责人与基层代表齐聚一堂,以调研报告为蓝本,以数据案例为支撑,以问题破解为导向,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协商议政。
调研破题——
把脉乡村产业的痛点与堵点
“湘莲产业为何止步于初加工?”“农文旅融合怎样突破同质化?”“土地要素缘何难以激活?”……带着这些问题,市政协调研组历时5个月,深入县(市)区、相关市直部门、涉农企业实地调研,远赴杭州、湖州、咸阳、洛阳、长沙、株洲等地学习考察,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
调研发现,湘潭乡村产业虽具备“特”的基础,却面临“融”的困境:在做好长株潭都市圈“后花园”和“菜篮子”上有待深入研究;湘莲加工仍以干品销售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少;农文旅项目缺乏核心吸引力;产权变现难,流不动……这些痛点,既是现实的考卷,也是协商的焦点。
协商聚力——
委员追问直击改革关键
“请问湘潭市资规局,如何破解特色产业用地需求与规划的冲突?”“市农业农村局将如何系统性解决产业链条短、融合层次浅、品牌溢价低的问题?”“目前我市科技创新是如何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在互动交流环节,委员们接连抛出犀利提问,政府部门负责人逐一回应。
“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市资规局负责人直言,将通过科学布局引导,创新规划管理,严格项目审查,加强政策宣传,做强做优乡村产业要素保障,让土地要素从“沉睡资产”变为 “产业活水”。
“农业特色产业的提质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面对政协委员的发问,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将从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培育农业科创平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题4个方面发力。
市农业农村局回应,将精准施策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特色+”生态体系,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加强品牌推广,提升产品溢价能力,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打开共同富裕“金钥匙”。
市文旅广体局负责人则表示,将坚持“一座城”理念,大力推动长株潭农文旅资源整合、产业联动 、游客双向流动。
建言献策——
委员提案勾勒振兴蓝图
经过充分协商,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创新,打造特色产业,培育‘共富新村’”的建议案(草案)》。15条建议直指改革关键,建议以多元融合为路径推进产业集群,以打造品牌为牵引提升产业价值,以要素激活为引擎夯实产业支撑,以系统集成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以利益联结为抓手实现产业富民。
这次专题协商,达到了凝聚共识、促进工作的目的。审议通过的建议案,不仅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更是社会各界携手“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的行动方案。今年,湘潭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关于政协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的实施意见》。与会人员表示,将携手发力,推动政协协商成果从“纸面落实”转向“实质见效”。
来源:湘潭日报社
作者:陈静 汤祎曼
编辑:楚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