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湘乡市山枣镇顺塘村和虞唐镇潭西村等地的临时用地复垦现场一片忙碌:大型机械正在平整土地,技术人员仔细检查挡土墙坡度与水沟走向……这些工程建设的“临时驿站”,正以崭新的面貌回归生态与农耕怀抱。
此前,为保障G60醴陵至娄底高速公路扩容工程这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经依法审批,湘乡市在山枣镇顺塘村和虞唐镇潭西村分别设置临时拌和站及施工场地。项目竣工后,这些地块的复垦工作便迅速提上日程。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科学部署,多措并举推进复垦工作落地见效。在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中,严格依据土地复垦方案,系统推进地形整理、沟渠修复、挡土墙修筑及降坡平台搭建,严防水土流失;注重细节把控,将耕地耕作层剥离后单独选址堆放并覆盖保护,待复垦时重新铺设,为土壤肥力“打底”;优选适生苗木确保成活率,对暂不宜种植的区域,已安排资金计划在适宜季节委托补种。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是复垦的核心目标。针对占用的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通过精准施策保障复垦后土壤厚度与肥力,确保达到原有地力水平,便于群众耕作。且复垦过程中,村、组及原土地承包人的意见被充分听取,合理诉求逐一解决,让群众在复垦中感受实实在在的权益保障。
为确保复垦质量,一套严格的验收机制同步发力。由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牵头,联合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林业等多部门,邀请专家及村民代表组成验收组,对照“地类一致、质量达标、便于耕作”标准,对复垦地块逐项核查。
按照计划,所有复垦工程将于8月底前完成,9月底前申请验收,随后签订土地移交和管护协议,对移交后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疏通、树苗补种、土壤培肥等问题做好预案。目前,潭西村已恢复2.2公顷旱地,昔日建设痕迹逐渐淡去,生态与农耕功能稳步回归。
“复垦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这既是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硬任务,也是保障村民长远生计的民心工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时间节点,强化日常监管,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土壤肥力监测、苗木补种等后续管护责任,同时联动乡镇政府做好用地移交后的长效监管,以“零容忍”态度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让土地焕发新生机。
来源:湘潭日报社
作者:杨阳
编辑:杨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