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三明医改 看湘潭实践①丨何以湘潭?一场国家级医改培训背后的“样本”价值

来源:红网 作者:杨莉莎 叶志强 苏艳敏 编辑:刘放明 2025-09-25 17:19:48
时刻新闻
—分享—

DSC02523副本.jpg

2025年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莉莎 通讯员 叶志强 苏艳敏 湘潭报道

伟人故里,改革潮涌。丰收的时节,湘潭迎来一场关乎医改的“思想碰撞”。

9月2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2025年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第二期)在湖南韶山干部学院开班。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先后在福建省三明市、湖南省湘潭市举办的培训班,目的在于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更多地方落地生根。

这次为什么是湘潭?答案藏在这座城市扎实的医改实践中。

近年来,湘潭市对标学习三明医改经验,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全面承接省委“三医联动”集成改革任务,深化制度变革和模式创新,大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医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连续三年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推介。

从三明到湘潭,“三明经验”正从发源地走向全国,寻找更多“落地样本”,勾勒出一幅“以点带面、星火燎原”的改革地图。湘潭,以“优等生+讲解员”的双重身份,在这场关乎全民健康的改革大潮中,展现湖南作为,传递湖湘智慧。

图片8.jpg

湘潭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

协同破局:“三医”联动握指成拳

“三医”联动,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要真正“握指成拳”,打出力道。

近年来,湘潭市在下大力气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上频出实招,目标直指“降本减负、提质增效”,让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感实实在在提升。

打破壁垒,先破“人”的墙。为推动“三医”从“各管一段”到“拧成一股绳”,湘潭市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市县卫健、医保部门的领导干部交流交叉任职,让“懂行的”管“相关的”,常态化协作会商机制随之建立。数据孤岛也被打通——市级医保数据专区的设立,让医疗行为和医保支付实现了数据共享、联动监管,监管更精准、更高效。

集采“砍价”,药价水分挤出来。成立市级医药集采和数据中心后,通过集采挤压药品耗材流通领域水分,引导医用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集采药品、耗材平均降价幅度分别达53%和69%,累计节约超5亿元。老百姓的药袋子轻了,医保基金的压力也小了。

支付改革,引导医院“重质量”。 在湘潭,DRG支付方式改革(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全面铺开,医疗机构住院支付覆盖率已达100%。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DRG医保基金结算支付率超过了100%,这背后是治疗效率的提升,患者平均住院日从9天缩短至7.2天,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3.3%。这意味着医院不再靠“多开药、多检查、多治疗”的扩张式增长,而是要向“控成本、提效率、保健康”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自去年起,在城市医疗集团试行的医保基金总额付费改革,统一“打包”支付,进一步倒逼集团内部形成成本共识,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WechatIMG249副本.jpg

在医防融合一站式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强基固本:分级诊疗贯通“最后一公里”

医改深水区,核心是要打破传统壁垒,把区域内原本零散的医疗资源盘活,当作一个“健康共同体”来运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全程健康管理。

“要是没这个签约,我老伴可能就危险了。”湘潭县梅桥镇金吉村赵大爷回忆,去年家庭医生入户时发现老伴异常,通过视频连线市中医医院专家,迅速判断为脑梗,及时送医救治。“以前总怕小病拖成大病,现在签约了,小问题家里解决,大问题有人帮着找大医院,连挂号都不用自己跑,心里踏实得很。”赵大爷指着墙上的签约服务卡说:“这个,好使。”

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湘潭给出的解题思路是“把一个区域作为一座医院来打造”。通过结构化布局、因素化引导、专业化支撑、数智化赋能、机制化运行这“五化”组合拳,以紧密型医联体为骨架,一张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资源互济的“矩阵式”医疗网越织越密。

纵向到底,畅通“省-市-县-乡-村”五级脉络。 在省卫生健康委支持下,湘潭市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市中心医院)向上与省部属高水平医院建立结对关系,向下与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业务协作关系,形成“省带市、市带县、县带乡、乡带村”的五级纵向联动机制。

横向到边,专科联盟让患者“少跑腿”。 精神卫生、中医、口腔、妇幼等专科联盟的建立,实现了同城优质专科资源的横向分流和共享。慢性病日常管理不出村、一般常见病不出乡、复杂常见病不出县、多数大病不出市正从愿景变为现实,老百姓逐渐尝到甜头。目前,湘潭市域内住院量占比为91.1%,基层诊疗量占比为68.4%。

这一数字背后,是群众对本地医疗服务信任度的提升,也是分级诊疗格局建设的有力印证。

36159bcf5e290c147b28a362785afde9.jpg

湘潭市城市医疗集团影像诊断共享中心。

智慧赋能:“三医一张网”让看病不再“重复跑”

“还以为又要做一次CT,没想到直接调看了我在市一医院的结果,太省事了!”50岁的肖女士因咳嗽就诊,体验了一把检查结果互认的便捷。

这背后,正是湘潭市全力打造的“三医一张网”在悄然发力。

智慧医疗,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服务的融合。近年来,湘潭市大力实施信息化提升工程,推进全域智慧健康体系建设,建成“健康一码通、三医一张网、监管一平台”智能信息系统,实现医疗集团内各医院核心系统统一建设,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统一建设云平台,医保、医疗、医药等大数据统一接入健康中枢互联共享,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目前,全市18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接入互认平台,接入湖南省“三医一张网”信息平台,实现213项检查检验结果在全省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

这样一来,患者可享受AI辅助诊断、远程会诊等功能,实现“下级医院拍片,上级医院诊断”,居民健康卡也实现“一档查、一码付”,为双向转诊和检查检验同质化提供数智支撑。

同时,为破除数据壁垒,湘潭建设医保数据专区,与卫健“健康中枢”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对异地就医人员、病种结构、基金流向等进行多维度监测,为推进“大病不出市”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改革提供决策支持。

一部手机、一个二维码,串联起的是一次更从容、更温暖、更高效的就医旅程。曾经“跑断腿”的就医体验,正在智慧医疗的浪潮中悄然退场。

从三明到湘潭,医改不再只是“经验的复制”,更是“实践的再生”。

当看病更省心、治疗更精准、健康更有保障,湘潭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思维,让“三医”真联动、资源沉下去、群众得实惠,书写了一份来自伟人故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湘潭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杨莉莎 叶志强 苏艳敏

编辑:刘放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646943/69/153105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