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脱贫到致富 培训赋能让湘潭新农人找到“金钥匙”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编辑:楚湟 2025-10-14 14:51:05
时刻新闻
—分享—

乡村美如画。.jpg

乡村美如画。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湘潭报道

在湘潭的乡野田间,一股由“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激起的振兴浪潮正悄然改变着三个原省级贫困村村民的命运。他们曾经面对的是土地贫瘠、产业单一的现实,如今却凭借一场场精准的培训,找到了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来自湘潭县茶恩寺镇茶花村的刘颖,是第一批走进“特色文旅小镇创新探索班”和“生态农业与文旅融合示范班”的学员之一。培训之前,她虽有心发展产业,却常常感到方向不明、方法不多。

课程中系统学习的现代农业技术、企业管理知识,加上外出观摩所见所闻,让她豁然开朗。“培训不仅拓宽了眼界,打开了经营思路,更重要的是帮我拓展了人脉,能和各地创业者交流,跟导师长期联系。”她感慨地说。

如今,刘颖正着手强化品牌建设,挖掘湘莲文化,延伸产业链,计划引进深加工设备,开发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并结合乡村旅游,打造集种植、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我对未来的路更有信心了。”她说。

微信图片_20251014100953_356_93.jpg

天马山户外休闲运动基地

离此不远的茶恩寺镇双凤村,退伍军人谭凯也在农旅融合的浪潮中尝到了甜头。他创办的天马山户外休闲运动基地,凭借滑翔伞、露营烧烤等特色项目,旺季日销售额突破两万元。

然而,如何借助互联网持续引流,曾是他心头的难题。直到参加了“农旅融合与新媒体运营培训班”,谭凯茅塞顿开。“回来之后有了很多新思路。”他表示,接下来将强化主题IP,让春夏秋冬都有特色活动,同时试水直播带货,让更多人“来到天马山,感受天马山,爱上天马山”。

而湘乡市壶天镇南岳坪村的陈秋阳,则从“数字农业创新与应用交流活动”等系列培训中找到了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径。他计划将传统手工红薯粉丝工坊升级为文旅空间,开设“非遗小课堂”,让游客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并结合湘潭红色文化,讲好非遗故事。

培训现场。.jpg

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的培训现场。

同时,陈秋阳还打算开发文创礼盒、设置粉丝厨房、举办“非遗粉丝文化节”,并通过短视频内容矩阵,打造“佬农夫”IP,把“湘潭手工红薯粉丝”打造成地域标志性产品。“这次培训让我对公司发展有了全新部署。”陈秋阳信心满满。

从刘颖的品牌赋能,到谭凯的新媒体破局,再到陈秋阳的非遗创新——三位来自原省级贫困村的村民,正以“培训”为钥,开启了乡村从脱贫到振兴的转型之路。

在转型的路上,他们不再是被动等待帮扶的对象,而是主动学习、积极转型的新时代农民代表。他们正用实践证明:真正的“金钥匙”不在于一时的资金注入,而在于思路的打开、技能的提升与信心的重塑。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而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种子正在更多土壤中,静候花开。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编辑:楚湟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646954/58/153507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