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观城市、观乡村、观发展、观生活……
观湘门上看潮涌,湘C君的观察记,为你展现一个乘风破浪的新湘潭。
会议现场。
湘江日夜奔流,见证着岸边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悄然蜕变。
就在前不久,湘潭召开了一场关乎未来的会议——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大会。随着两年专项行动的启动,意味着湘潭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
华菱线缆智能车间。
一场躲不开的“必答题”
这是一个数字技术奔涌向前的时代。从数字孪生到人工智能,新概念层出不穷。湘潭深知在这场浪潮中,谁抢先一步,谁就握紧了发展的钥匙。
这份紧迫感,来自对家底的清醒认知。
先进钢铁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电机电控电传动……湘潭的产业地图上,一条条扎实的产业链,勾勒出厚重的工业底色。但底色之下,也有成长的烦恼: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能级待升、新兴产业规模尚小。
转型,对湘潭而言,不是“可选项”,而是一道躲不开的“必答题”。
尤其是中小企业——它们就像经济肌体中最细微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活起来,整座城市的发展血液才能真正畅通。
但转型的路,并不好走。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让不少企业站在数字化的门口,望而却步。
“想,都是困难;做,才有办法。”这句话,成了湘潭破解困局的钥匙。
湘钢高炉无人机巡检。
“工业医生”上门问诊
这几年,湘潭坚定走“产业兴市、产业强市”之路,以“三改一扩”“智赋千企”行动为抓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一套组合拳下来,湘潭建起了全省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出了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也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创新场景。
努力终被看见——湘潭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试点不是挂个牌子,而是要蹚出一条路子。
为推动转型走深走实,湘潭接连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和支持政策,建立起一套“五步走”工作体系:从顶层设计,到政策赋能,再到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最后全面复制推广——节奏清晰,不跑空、不冒进。
更实在的是,市工信局组织起一支专家团队,像“工业医生”一样,拎着“调研评估+专家诊断”的工具箱,推开了908家中小企业的车间大门。
这场“数字化体检”也摸清了湘潭中小企业转型的“真实家底”:41%的企业还处于数字化“零基础”,38%刚跨过“一级门槛”,二级及以上高水平企业仅占21%,呈现典型的“二八分化”。行业之间也不平衡——新能源及零部件行业跑在前面,电机电控电传动则明显滞后。
具体“症状”也被一一捕捉:80%的企业虽然上了ERP、OA等系统,但大多停留在“记账管流程”的表层;30%的规上企业引入了MES、SCADA生产管理系统,但设备联网率不足30%,实时监控和智能决策仍是“短板”。
面对中小企业普遍订单不足、资金紧张的现实困境,湘潭打出“政策+金融”组合牌,探索“数转专项贷+贴息”模式,帮企业减轻资金周转压力。同时,强化全链条监管,建立“服务商自评、专家初评、第三方复评、市级抽查”四级联审,防止“虚假改造”“骗补套利”,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优秀服务商与企业进行项目签约。
系统打法的“三部曲”
“传统生产模式存在效率瓶颈,订单交付周期长、材料利用率不足、生产过程透明度低……”湖南玉丰真空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的经历,是许多中小企业的缩影。
针对真空镀膜工艺特殊、数据离散等行业痛点,湘潭市工信局携手专业服务商,为玉丰真空“量身定制”了一套“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改造一经落地,变化立竿见影。
车间里,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像一双“眼睛”,精准捕捉每一道镀膜工序的细微变化;通过对靶材消耗数据的智能分析,系统自动生成最优生产计划,实现从“人调度”到“数据调度”的转变;订单信息直达产线,人工传递导致的误差成为历史。
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效益跃升——材料损耗下降约15%,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0%,整体产能提升30%。更关键的是,镀膜均匀性达标率从85%跃升至98%,产品一致性大幅提升。凭借这一转型成果,玉丰真空一跃成为国内真空镀膜设备领域首家达到“灯塔工厂”级智能化生产水准的企业,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湘潭的试点行动,亮点不在于简单按下“快进键”,而在于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精准导航”。
“标杆引领”强辐射,不是简单树几个典型,而是让成功经验“活起来”。湘潭持续挖掘“标杆企业”“标杆车间”,通过政策沙龙、现场观摩,把转型路径“讲透”“演活”。
在湘潭经开区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企业数字化转型沙龙活动上,吉利汽车向产业链企业发出号召:“我们将持续致力于数字化工厂转型并做好行业表率,动员更多零部件企业主动拥抱变革。”
这正是“链式转型”的生动写照——以湘钢、吉利等产业链龙头企业为“链主”,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串珠成链”,从“单打独斗”走向“集群共进”。
“精准滴灌”提效能,重在因地制宜。不同行业痛点不同,转型不能“一药通用”。电机电控电传动行业重点补全“设计—测试”全流程管理;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则聚焦“机加—装配”环节的智能调度……解决方案“对症又对味”。
“全程护航”稳落地,确保转型不走样。湘潭正加快建设市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集成项目管理、服务商对接、资金兑付等功能,让企业“一平台办成事”。同时还引入监理、审计等第三方机构,严把方案关、价格关、验收关,用“全链条监管”为企业转型护航。
湖南永霏智能制造生产车间。
湘C君的观察+
从“标杆引领”的路径探索,到“精准滴灌”的因企施策,再到“全程护航”的生态营造,湘潭正以一套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助力中小企业跨越转型的每一道关口。
根据推进工作目标,湘潭将在两年内推动四大细分行业的400家企业达到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打造100个以上数字化产品与解决方案,培育100家优质数字化服务商,形成链式与集群转型典型案例。
“乘着这个政策风口,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资金上,企业都能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行政主管石磊的话,道出了许多企业主的心声。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理念变革与产业重塑。当数字血液注入“制造强市”的躯体,湘江之畔的这座老工业基地,正在将过往的辉煌与未来的希冀熔铸在一起,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锚定属于自己的新坐标。
来源:红网
作者:湘C君
编辑:凌雨晴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