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特种作业分厂接紧急生产任务,要求完成一批含多种精密零件的产品制作。该批产品零件结构复杂、生产难度远超常规,正常生产需25天以上,此次仅13天工期,任务艰巨。
特种作业分厂第一时间召开紧急生产协调会,抽调生产管理室、工艺质量室人员,成立以复合材料班组为核心的党员突击队,锚定“保节点、保质量”目标,打响生产攻坚战。
作为核心部件的后盖率先启动生产,却在首批试产遇到麻烦。模具合模后,后盖金属壳体与模具内型腔尺寸不匹配,进度受阻。攻关小组紧急研讨排查,班组质量员韩定对比图纸发现,问题源于借用的其他零件模具,其圆角尺寸与当前零件存在细微差异。明确症结后,党员示范岗、工艺质量室主任黄前刚负责模具修改。他每修改一处便试模检测,经多次调整,最终解决匹配问题,后盖生产得以顺利推进。
后盖难题刚解决,喷管生产又遇“硬骨头”。喷管外壳采用高强度钛合金材料,硬度超预期。钳工师傅邹健生产时发现,常规划线钻孔流程中,钻头接触工件即偏移,且不到10分钟就因严重磨损报废,生产效率不足预期三分之一。特种作业分厂随即组织技术人员与操作工开专题会,经深入讨论,特种作业分厂第三党支部书记、复合材料班班长张毅确定“二步法”方案:先用数控铣床铣出引孔,降低后续钻孔偏移风险;再更换更高硬度合金钻头,搭配持续高压风冷系统降温。
方案落地后,钻头偏移与磨损问题彻底解决,喷管生产质量、效率显著提升。
13天里,党员突击队挂图作战、轮班值守,累计召开12次技术研讨会,完成后盖模具修改、尾管同轴度工艺优化、喷管钻孔方式更改、车加工工序调整4项工艺优化。最终,如期完成全部产品生产。
此次攻坚,不仅彰显了特种作业分厂应对紧急任务的硬核实力,更锤炼出一支敢打硬仗、善解难题的队伍,为企业高效生产积攒了宝贵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念
编辑:杨莉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