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容档案:
笑脸主人:李若镜,女,103岁。
拍摄时间:2025年10月22日上午。
拍摄地点: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六颐苑养老康复中心)2号楼。
笑容意味:表达对目前养老生活的满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放明 通讯员 杨柳盎 湘潭报道
“在湘潭比家里还舒服……不回去了!不回去了!”略带口音的普通话刚说完,老人洁白的牙齿露了出来,被打理得整整齐齐的满头银发下面,是一张开朗而又端庄的笑脸。
10月22日上午,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湘潭市六医院”)2号楼内,在护工帮助下,李若镜老人摊开纸笔开始练习毛笔字,开启了一天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今年103岁的李若镜来自江苏,曾是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教师。由于无儿无女,在湘潭大学退休的弟弟便将她接到湘潭颐养天年。就这样,她成为了湘潭市六医院最年长的“家人”。
“她10多岁就为南京的地下党员传递情报……由于工作特殊,为了不暴露身份,直到1948年才入党……”李若镜老人的弟弟、今年91岁李广介绍,由于姐姐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等疾病,属于中度失能,“接她到湘潭住,就是为了能够经常来看望她”。
姐姐来到湘潭后,李广每周都要带家人来看望姐姐,一家人一起做顿江苏菜。“现在过来整整一年了,她各方便状态都不错……这跟心情和环境都是分不开的。”他笑着说。

湘潭市六医院养老康复中心温馨的居住间。
在湘潭市六医院开心养老的,不仅仅是李若镜。全院680位康养老人,正享受着这里创新推出的大病可医、小病可疗、无病可养、居家可护、临终可孝的全生命周期照护。作为全国首批“部省共建”养老示范项目,这里“医疗资源+社会保障”的双轮驱动,让湘潭成为国家卫健委推广的“医养结合样板”。
让老人们住得舒心的养老机构在湘潭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县级老年福利中心和1个“部省共建”国家级养老示范项目,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87%,建设1086个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打造“机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居家上门服务”的养老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对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老年人基础性照护全覆盖。

湘潭市六医院认知症照护专区。
在确保“养得了”的基础上,湘潭市的养老服务还追求“养得好”“养得暖”。
近年来,《湘潭市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50余项政策陆续出台,《湘潭市居家养老服务若干规定》将于2025年10月29日正式施行,构筑了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四梁八柱”。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湘潭,大数据时代红利已浸润到养老行业。该市持续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线上扫码、线下服务”,链接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心理疏导、安宁疗护等专业团队,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湘潭市六医院通过打造“码上康养”数智化全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全国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湘潭模式”。
秋日暖阳,温柔地照在李若镜老人的脸上,那笑容如同涟漪般荡漾开去……
来源:红网
作者:刘放明 杨柳盎
编辑:楚湟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