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九旬老人在街头发放宣传单。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莉莎 楚湟 实习生 蒋秋艳 林宣瑶 湘潭报道
近日,在湘潭市雨湖区八仙桥一带,两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将一张张宣传单递到路人手中。他们是94岁的刘光霁与96岁的曾昭平。
两位老人尽管已白发苍苍,却依然精神矍铄、语速平缓,每一个字句背后,都是一段跨越世纪的坚守。
“黑药”的百年历史,在刘光霁(左)娓娓道来的讲述中逐渐清晰。
“这是我太祖父根据一生行医经验,整理出的秘方偏方册子,因药粉黝黑,被称为‘黑药’。”他们口中的“黑药”,并非寻常药物,而是一段家国与医脉交织的历史。
左宗棠军中医官刘福清、刘德裕父子,随军转战南北。在收复伊犁的征战中,以一道奇方救治伤兵。这道凝聚战场急救智慧的方剂,自此在刘氏家族代代相传。
“我母亲知道我妻子是医生,有一天,她搬出一个铁皮箱子,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嘱托我们一定要把它传承好、发扬好。”刘光霁回忆道。为了不负这份嘱托,从1999年退休创办医院起,他们便开始走上街头发放传单,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传单发得多了,故事也悄悄长出了“回声”。一位路过的市民主动上前,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以前我腿痛得走不了路,下楼都得靠拐杖。后来用了‘黑药’,这条腿好了。五年后另一条腿也犯了毛病,我又去光霁医院,结果也治好了。”
荣誉墙。
一剂黑药,百年传承。2016年,“刘光霁家传黑药(主治骨病)”被评为“湖南老字号”;2018年,入选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3年,被认定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而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两位老人近乎一辈子的温柔坚守。他们没有让“非遗”成为纸上的名词,而是携药走入街巷,以仁心对接病痛,以实践延续薪火。
时光为证,这份执着已内化为生命的使命。无声,却长情。
来源:红网
作者:杨莉莎 楚湟 蒋秋艳 林宣瑶
编辑:刘放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